]article_adlist-->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对于智能科技没有着重宣传,以致使许多人只知道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天下无双。
殊不知,如今的比亚迪,早已不光靠独步武林的新能源技术卖车,在智能化领域也是难逢敌手。
刚刚过去的4月,比亚迪智驾车型销量达213325辆,胜过绝大多数车企的全部销量。
比亚迪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细分来看,王朝、海洋系列贡献 190617辆,方程豹、腾势等子品牌分别售出9068辆和13519辆 ,其智驾车型渗透率达71%,普及速度领跑全行业。
要知道,第三方数据“智能驾驶辅助车型 4 月品牌销量排行榜” 显示,比亚迪一骑绝尘,比耳熟能详的智能汽车代表品牌——小鹏、理想以及鸿蒙智行的销量总和还要多。在新能源赛道外,为何比亚迪又成了这条赛道上的领跑选手?
答案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出,分别是战略高度、造车态度以及技术投入。
事实上股票配资查询网站,纵观这类“智能驾驶”方面的功能和配置,无论是定速巡航、还是自适应巡航,自诞生开始,便与“豪华”“高配”等词深度绑定。各位看官可以回想一下,以往是不是都得豪华品牌的中配款往上,或者主流品牌中高档车型的顶配款,才能有自适应巡航之类的配置,部分品牌甚至放在选配包中。
比亚迪在2025年2月发布了“全民智驾” 战略,明确将推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普及,并且围绕 “天神之眼” 打造一整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矩,“天神之眼 A” 三激光版用于高端仰望品牌,“天神之眼 B” 激光版服务腾势及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 C” 三目版适配方程豹及比亚迪品牌,覆盖高端到主流市场,追求的是一个“智能驾驶辅助”的平权和普及,高到仰望U7、仰望U8、仰望U9等产品,低到门槛几万元的的海鸥,都不必为此额外付出高昂成本。
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的背后,实际体现出来的是整个企业对于智能驾驶辅助的清晰定位和端正态度。不少车企,始终将智能驾驶辅助视为宣传海报上亮眼的产品点,是产品竞争的加分项。
但在比亚迪看来,安全是一辆车最为核心的素养,而智能驾驶辅助则是提升主动安全性能的得力助手。因此,比亚迪认为,智能驾驶辅助不能只是部分车的专属,而是每一款、每一辆都应该尽可能做到更安全、不以定价、定位而区别对待。
基本上,目前比亚迪旗下产品,都实现了能显著减少事故的自动紧急制动(AEB)、低速紧急制动(MEB)、车道领航(ICC)、窄道通行(NRP)等功能的标配,不仅要追求更高、更精准的识别和更迅速的判断和决策,更要追求“安全”方面最大限度的平权,这也是战略高度追求平权的初心。
正是这种始终不变的初心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也让比亚迪在行动时全力以赴,也造就了第三部分——技术投入的All in。
要知道,如今的比亚迪拥有超12 万名研发人员,其中仅在智能驾驶辅助这一块领域,便有5000 多名工程师。他们不仅要研究软件适配,更要追求软硬件全栈自研,保障技术迭代自主性与高效性,而这就注定了相较于智能驾驶辅助供应商和某些只研究软件的车企要,比亚迪更容易做更适配的感知、算法。
或许有人会反驳,如今的大模型,结果都殊途同归,最终体验不会有太明显的差距。
事实上,大模型最为重要的是有效数据量。而如今的比亚迪,依靠着智能驾驶辅助平权、普惠,每天拥有超3000 万公里的智驾数据生成量。这意味着比亚迪如今的智能驾驶系统相较同级,拥有是决策更精准的算法、更更高效的迭代速度,以及用户好上手、愿意相信的无限趋近于完美的体验。
智能驾驶辅助赛道的比拼,从不是比拼的秀场,它承载着人类对于安全出行的寄托与期盼,需要企业一丝不苟的专注力和全力以赴的决心,也更需要企业安全面前人人平等的初心,更需要对生命始终报以敬畏的企业责任心。
END《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往期推荐
]article_adlist-->七千字拆解日系车衰落的真相 ]article_adlist-->苹果的iPhone剧本,在汽车领域拍不出来丨硬核六千字 ]article_adlist-->半年营收高达88亿元,目标三年市场前五,零跑是怎么做到的?星速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